人間通訊社

2025年08月14日 星期四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教育人文> 佛光南島青年書院上課 瞭解佛像的緣起與意義

教育人文

字級

佛光南島青年書院上課 瞭解佛像的緣起與意義

【人間社記者 心昇 基督城報導】 2020-07-17
南島佛光山於7月16日進行第四次青年書院課程,國際佛光會紐西蘭南島協會理事陳惠君授課,5名佛光青年出席。上課主題為「佛像」,包括佛像的通稱、佛像的起源及佛像本土化。

陳惠君表示,我們常在經文中看到不同的稱號,如「如來」、「正遍知」、「明行足」、「世間解」、「調禦丈夫」等等,都是佛陀的名號。在《增一阿含經》中提到,佛陀在世時,有一回到忉利天為摩耶夫人說法,憍賞彌國的優填王與舍衛城的波斯匿王,都因為世尊的遠離而日夜思念,兩國的大臣看了心中不忍,於是派遣工匠雕塑世尊像,這是佛像的創始。

隨後,佛教傳播到不同區域,因著當地的風土民情打造不同的世尊造型。當中以「犍陀羅」佛像造型最受矚目,因為犍陀羅曾為希臘殖民地,當地人於是依照希臘羅馬雕刻神像的手法雕刻佛像,結合了佛教文化和希臘文化,產生獨特的佛教藝術。

至於佛像傳入中國的典故,相傳漢明帝夢見金人,於是遣人把佛像引進中國,當時的印度高僧迦葉摩騰與竺法蘭以白馬駝著佛像和經書到洛陽的白馬寺,隨後佛像也在中國流傳開來,隨之佛法傳到日本、韓國等地,佛像也融入了當地的文化風格。陈惠君展示龍門石窟和敦煌石窟佛像,學員對莊嚴的佛像感到驚歎。

紐西蘭南島佛光山有兩尊佛像,一尊是供奉在如來殿的緬甸玉佛像,2007年由星雲大師為南島佛光山主持開光典禮。另一尊是供奉在中庭的佛像,從道場舊址遷移過來,當時位於基督城市中心的舊道場(南島講堂)是一座天主教堂,教堂的結構高聳巍峨,因此特地打造一座站佛像,配合道場的建築架構。在2001至2009年間,常住在基督城市中心大教堂廣場舉辦佛誕節,得到教堂的允許把佛像供奉在大教堂廣場讓大眾浴佛,體現出當地人對於佛教的歡喜與接受。如今,佛像遷移到道場現址,成為了南島佛光山在基督城重要的歷史見證及文物資產。許多訪客,無論是華人、當地人,見到慈祥的佛像都會肅然起敬。

這一堂寶貴的文化與藝術課程,提起了學員對學習佛法的興趣,也踴躍提問與互動交流,他們也感謝常住提供如此生動有趣的課程。
12345678910第1 / 416頁
追蹤我們